台灣的婚禮習俗很多又繁雜,小小台灣各地的習俗也各不同,尤其以台南的婚禮習俗最為「搞剛」。雖然近年來台灣的婚禮已經精簡很多了,但丟扇子這橋段幾乎是保留下來的習俗中,最為戲劇性的一個!
在新娘拜別父母之後,終於要步出家門,父母與新娘的離別心情直轉激動,而在扇子拋出的那一刻達到最高潮,而拋扇子的畫面將在新娘與父母心中縈繞良久~
到底為什麼出嫁新娘要抛扇子呢? 我們把各處資料整理如下,給大家參考!
在傳統台灣婚禮,結婚當天女方要準備兩把扇子(也有人準備手帕及紅筷子),並用紅線將它綁好,其中一把會額外綁上一個小紅包,拜別父母時由媽媽交付到女兒手裡。
在新娘上車,準備離開娘家時,會把其中一把綁有紅包的扇子丟擲於地,並讓女方的一位男丁來撿拾這把扇子,而在台灣中南東部婚嫁習俗中,既然這是新娘不好的習慣和脾氣,所以由娘家任何一個人來撿都行。
至於另外一把扇子則帶至夫家,放置於新房的床頭或是梳妝台上。留在娘家的扇子由男丁藏起來,不要讓爸媽發現(怕爸媽思念),或是撿扇後藏在衣袖裡,放在新娘睡的枕頭下“藏拙”。
而擲扇這項禮俗,依照各地的習俗不同,也會有不同意義。
以下整理之四項代表意義,皆與「扇」字(不論閩南語或是國語)同音:
1. 「姓」:「扇」與「姓」同音,丟下扇子意謂著出嫁後將從夫姓,從此有了新姓氏並將拋棄娘家的舊姓氏。
2. 「性」:即台語俗說的「放性地」,把在娘家所有不好的壞脾氣完全丟棄,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
3. 「散」:表示新娘從此與娘家散去,希望女兒將來不會有離婚再回來的不幸婚姻之意
4. 「善」:此解釋有分第一把扇子與第二把扇子之說,若為第一把扇子,代表着把最好的福氣留給娘家不帶走;或說明雖然嫁出去了,依舊和娘家結下善緣(扇緣),並不會因出嫁而斷了這份情緣。 若為第二把扇子之說,代表將好的福氣或者脾氣帶過去夫家。
其實每個地方傳統習俗都不一樣,我們不一定要完全依照習俗走,重要的是要瞭解每個習俗的真正含義都是在祝福結親家的兩個家庭都有美滿幸福的因緣,不會因為沒有做到某個習俗就會帶來不幸,這點必須要深刻地理解,只要是雙方家庭都能達到共識,一切都會美滿的!
參考資料:
台灣大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Taiwan
奇摩知識家